所謂石油密閉脫水儀是由由釜體、電接點壓力表、便捷式倒油口、排空閥、內電、外電、溫度控制器等主要部分組成。
含水原油多呈乳化狀態(tài),即石油中的水份分散成微小水珠懸浮在石油中,由于石油中含瀝青質、膠質、環(huán)烷酸等成份,并且很容易被吸附在水珠表面,而形成一層堅韌的乳化膜,**各水珠間的相互吸引聚集,同時,由于水珠小,所受重力也小,難以克服石油對它的粘滯阻力,因而自然沉降為緩慢,致使油水乳化液能長期保持穩(wěn)定而不分離。電脫法的核心是根據斯托克定律,通過電破乳來實現乳化狀的油水分離,它利用非均勻的高頻脈沖強電場對懸浮在油中的小水珠進行化,被化的小水珠在高頻電場中劇烈運動,產生內摩擦熱,不斷克服膜強度與其它被化小水珠相結合形成大水珠,在重力作用下加速沉降,使油水分離。另外,加入適量的破乳劑,可降低乳化膜強度;提高石油溫度,可降低原油的粘滯阻力,從而加快油水分離速度,改善脫水效果。
油水電脫水過程示意圖如圖所示。

石油密閉脫水儀使用時,原油要先在釜體內進行預加熱,使油溫達到**值,以降低原油的粘滯系數,加速原油中水的沉降。儀器采用“O”型耐溫耐壓耐油橡膠密封圈密封,使得在加熱過程中輕組分**損失。隨溫度升高,釜體內的壓力也升高,原油中的含水不易汽化。當高壓電脫水時,其含水較快地分離,下沉到容器底部,直到原油中的含水量脫至0.5%以下,滿足原油油品的分析需要。
原文地址:石油密閉脫水儀的檢測原理;http://www.ghitest.com/articleshow_75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